• |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央企总部搬迁,选址服从大局

时间:2022-01-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多家央企总部陆续搬离北京,落地上海、深圳、武汉等地——

  央企总部搬迁,选址服从大局

  日前,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船坞内顺利实现坞内起浮。这是大型邮轮建造的重要节点,标志着该项目向着完工交付的总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去年末,中国船舶集团总部由北京迁往上海。本报记者 沈文敏摄

  2021年,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全年发电量近400亿千瓦时,将源源不断的清洁水电送往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去年落户湖北武汉。图为乌东德水电站。许 健摄

  中国目前有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管理的中央企业97家,这些央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总部大多位于北京。近期,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央企陆续从北京搬离,迁往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央企外迁的步伐加快。总部新址选择有哪些讲究?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海、深圳、武汉、雄安新添央企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97家央企中,2/3以上总部位于北京。为啥央企总部集中于北京?

  “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主要和历史沿革、国家政策等有关。有一部分央企的主体从设立起就在北京,还有相当一部分央企通过行业内国企重组而来,选择总部时也更倾向于北京,主要是考虑到央企承担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创新、民生等任务,把总部和主管机构设在北京,与出资人机构、其他部委进行沟通交流会便利不少。此外,北京作为首都,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总部‘扎堆’的情况。”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对本报记者说。

  许保利表示,随着各地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央企总部过于集中的局面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过多资源集中于一城一地,催生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加重了城市运行的负担。

  “近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直在布局,各地也在努力争取央企总部,但最初的进展比较缓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介绍,去年以来,央企总部外迁进程逐渐提速,既有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安营扎寨”,也有京内央企总部迈出外迁脚步——

  看新设央企——去年12月,由多家央地国企稀土板块整合而来的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同期,中国物流集团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中国星网落地雄安。

  看从京内迁出的央企——中国中化、中国华能在雄安落地。去年9月,长江三峡集团总部迁至武汉,业内分析,这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湖北尤其是武汉疫后重振具有重要意义。去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迁往深圳,并与广东省签署《关于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深圳市签署《关于共同打造国家网信创新策源高地和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去年1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全面开启中国船舶集团扎根上海、更好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的新征程。“中国船舶集团与上海渊源深厚,集团公司总部迁驻上海,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更好融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将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注入强劲发展动力。”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说。

  新址选择背后有多重考量

  加速推进的央企总部外迁,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央企总部离开北京,既是响应中央号召,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更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许保利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化,国企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主体。央企总部结合自身特点,从北京这样的全国行政中心迁往富有活力、更加贴近目标市场及所在行业中心,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在李锦看来,央企总部搬迁,是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总体布局,也兼顾了市场的需要。具体来看,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一是全国总体布局。在去年12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表示,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区疏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央企总部迁往雄安。除了多家央企总部来到雄安,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也已超100家。这些央企子公司、分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主要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前沿信息技术、先进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二是从市场出发,结合央企自身发展所需,聚焦主业靠近产业前沿。“比如三峡集团,其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原本就是从湖北迁到北京,现在搬去武汉非常合适,更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同时,央企迁入地方还能加强央地联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当下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许保利说。

  对于中国船舶集团迁来上海,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全力支持中国船舶集团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船舶集团。“上海将持续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全力保障企业顺利开展运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发展,携手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龚正说。

  “搬家”后将带来什么?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后,对北京和新址所在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许保利认为,央企总部的搬离,短期内可能会给北京市财政收入带来影响,比如税收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央企总部迁出对北京GDP增长及财政收入的影响有限。

  “近些年北京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部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迁出北京的同时,一些专精特新、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也成长起来,活力强的初创型企业也不断涌现。此外,在一些央企总部搬离的同时,其研发中心等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可能还留在或设在北京。总体看,央企搬离不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许保利说。

  据了解,去年11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发布,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引擎的目标。《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对于新来的央企,各地都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在政策、落户等方面予以便利。多家总部外迁央企表示,搬迁后,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是中央企业的使命所在。要站位全局谋一域,促进地方资源禀赋与企业产业优势结合,实现二者间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央企总部搬迁还将视情况继续推进。站在企业角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总部外迁,对企业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许保利表示,目前,多数央企是超大型企业,员工总量数以万计,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而考察其总部,人数并不算多,不少央企打造小而精的总部,总部员工仅百人左右。企业如何在总部搬迁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安置好员工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 孔德晨)



Baidu
sogou